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前景 >> 戏说压铸模具的浇口套冷却圈分流锥的设
“王工这套模具要做哪些备品啊?”
“10以下的型芯备两套,顶针一套,水管一套、、、、、、、、、、、、、、、、、、、、另外再备一套浇口套”
“啊!老大:这个也备啊?成本要很多钱呢!”
“没办法啊,我们这里的浇口套打不了几万模就开裂还漏水呢!”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可从来都没有坏过啊,模具的寿命到了我这个浇口套也没有坏啊!要不这样吧:我先不备,如果真的坏了,我做两个给你。”
“这、、、、、、、、、、、、那好吧!如果坏了你一定要做给我啊,要不然没法生产啊!!!”
以上这段对话是我们经常和新客户的对话,为什么会这样呢?模具连10万模次都还没有压到,就开始坏浇口套了?就开始漏水了?分析具体原因不外乎一下5点:
1材料用的不好
2加工工艺及尺寸公差不合理
3设计不合理,强度不够
4使用中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用
5装配有问题
以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1:浇口套\分流锥材料:进口DAC(与SKD61,H13同等级)
2:冷却圈材料:Q(普通A3钢)
3:制造方法:
原材料—粗加工(钻水孔,螺纹孔,粗铣流道,粗车料管孔和定位孔等)--热处理(淬火)--冷却圈热套—精加工—试水--装配
这里关键难控制的就是冷却圈的热套(这里就不再讲述了)
下面我们言归正传,谈谈在设计浇口套,分流锥和冷却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标准接口的浇口套,分流锥和冷却圈的图。
下面我们就上图中的数据及经验公式解释如下:
¢A:模具的料管大小依据产品的重量等在料管中的得料率来确定。
¢B:和机器配合的接口和L1一起按压铸机机器图上的规格来设计。
¢C:和模具配合的外圆也是冷却圈的内孔径这里¢C的大小就确定了浇口套的壁厚了,所以我们建议壁厚要大于15~20,这样才有强度,在压铸模的使用过程中才有足够的寿命。
¢D:冷却圈的外径这里我们建议壁厚要大于10~15,这样才有足够的包紧力,才不容易漏水。
¢E:分流锥的外径我们建议比浇口套外径小2以上即可。
¢F:分流锥上流道顶针的直径我们建议要¢8以上,并且要顶在流道上比较有力的位置,并且在顶针板上做定位防止顶针在工作时转动。
¢G:分流锥里冷却水的直径当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越大越好,冷却效果才理想,一般距铝料至少要15~25以上的距离。
L1:和机器相配接口的长度和¢B一起参考压铸机机器图上的尺寸。
L2:浇口套沉台的厚度因为材料上去掉了L1所以这里的强度要足够,太少在模具和机器的接触过程中容易撞掉。
L3:压铸件料柄的厚度根据产品要求以及机器的性能加上压铸经验来确定。
L4:模具上料管的长度这里要根据整个机器料管的得料率以及模具的厚度来确定。
L5:分流锥是管到料柄的距离距离太少的话分流锥就容易裂开,所以我们经验要20~25以上。
L6:分流锥冷却水管中心到分流锥中心的距离我们取主流道深度的一半即可取得热平衡了。
L7:流道顶针与分流锥外径的最短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在分流锥热处理后容易开裂,建议大于10。
L8:浇口套和分流锥的配合平面长度如果太少就不容易封料了,建议要5以上。
L9:浇口套上冷却水和冷却圈的封水距离距离太少容易从这里漏水,由于我们采用热套的方式所以建议要大于10以上。
L10:浇口套上冷却水的深度有3~5深即可,太浅容易堵,太深到料管的距离又太少。
R1:浇口套和分流锥配合的R角这里的R越大越好,这样流道才比较顺。
R2:分流锥上料柄处的R角这里的R也越大越好,这样流道才比较顺。
下图为实际3D效果图:
分享我们: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朋友。让您的朋友也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