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前景 >> 一体化压铸,电动车的新风口
一体化压铸概念股,走出了“六亲不认”的行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拥抱一体化压铸,一体化压铸技术落地提速,年或成为其发展的元年,此背景下相关概念股风生水起,成为新能源板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一体化压铸股成色几何?
降本增效势不可挡
多年以来,汽车车体制造以“钣金冲压+焊接”为主。
这其中,焊接部分较早是由人工完成,随着数控技术的出现,逐步该由机器人完成,但整个工艺没有变化。
直到年,特斯拉宣布将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
所谓一体化压铸,指通过大吨位压铸机,将多个单独、分散的零部件高度集成,再一次成型压铸为1-2个大型铸件,从而替代多个零部件先冲压再焊接在一起的方式。
以ModelY为例,年率先应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将原先通过冲压等工艺生产的80个零件集成为1个铸造零件,制造成本能够降低40%;而新一代全压铸底盘可减少个零件,车门和前后两盖结构件也同样可用压铸工艺。
显而易见,一体化压铸可以帮助车企简化制造造流程。
此背景下,大大小小的造车新势力也跟进,抢占电动车的新“风口”。
譬如,年10月,蔚来宣布成功验证开发了可用于制造大型压铸件的免热处理材料,避免了传统压铸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引起的尺寸变形及表面缺陷,并在ET5上正式采用了该工艺,使车身后地板重量降低30%、后备箱空间增加7L、整车抗扭刚度达到N·m/deg。
再譬如,年12月,高合汽车与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国家工程中心共同研发TechCast超大铸件用低碳铝合金材料,流动性高于同级别材料15%以上、强塑积高出30%以上,实现15%~20%的减重,整个开发周期也缩短了三分之一。
不仅仅国内车企在跟,国外大众、沃尔沃、奔驰等头部车企也在入局。
对此,广发证券表示:“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国内新势力积极跟进。特斯拉ModelY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已实现量产,前舱总成试验下线、CTC后上盖集成于车身不断推进。蔚来、小鹏等国内新势力加速跟进,年产业化加速落地。”
这么来看,一体化压铸以及势不可挡。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一体化压铸主要用于铝件,而铝是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减重达到提升续航里程、提升耐久性和提高节能效率的目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铝合金价格仅高于高强度钢,远低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且为镁合金的1/2;相比钢制件,铝合金的减重潜力40%,镁合金为50%,碳纤维复合材料则达60%,综合来看是轻量化的理想材料。
剖析概念龙头股
以上可见,一体化压铸站上了“风口”,资本对相关概念股则大力追捧。
文灿股份:文灿股份是一家铝合金压铸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结构件等领域,良品率为90%~95%,为奔驰、特斯拉、蔚来、小鹏、广汽AION等批量供应铝合金车身结构件。
年下半年,文灿股份切入一体化压铸,到了年拥有T压铸机2台,T压铸机2台,计划年新增采购10台大型压铸机,其中超大吨位压铸机T为2台、T为1台。
东兴证券表示:“一体化压铸领域是电动化浪潮带来的铝合金压铸领域新赛道,该领域将迎来全球市场新的格局。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高效的运营机制和战略魄力。我们看好公司在一体化压铸领域的发展前景。”
文灿股份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43亿元同比增长18.35%,净利润为.43万元同比58.32%。
立中集团:立中集团年切入免热处理合金赛道,打破了美铝、德国莱茵等巨头们的垄断,成为国内唯一申请了相关专利的公司,目前为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提供部分产品及配套服务。
而免热处理合金是一体化压铸的基础材料,因而立中集团也实现了股价翻倍。
太平洋证券表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现在主要是特斯拉、蔚来等在使用,未来新能源汽车以及传统燃油汽车等均会使用一体化压铸。假设年一体化压铸的渗透率在20%,单车使用量在kg,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0万辆,预计一体化压铸的免热处理合金的市场规模在万吨。假设年渗透率提升至50%,单车用量在kg,新能源汽车销量为0万辆,预计市场规模在万吨。”
立中集团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增长29.12%,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增长0.77%。
伊之密:伊之密是一家专注注塑机与压铸机的公司,应用场景包括汽车、3C、家电、日用、包装、建材等,其中汽车是该公司的主攻方向之一。
一体化压铸所需的大型压铸机,伊之密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T、T、T和T等均有布局,有望加快进口替代。
中原证券表示:“公司超大型压铸机已经研发成功,并与一汽达产战略签约协议,逐步有订单落地,我们看好公司大型压铸机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伊之密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99亿元同比增长18.28%,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3.07%。
需要注意的是,文灿股份、立中集团与伊之密的股价大幅上涨之后,纷纷在高位盘整,警惕后续的获利盘涌出导致的股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