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发展 >> 汽车铝合金中空副车架低压铸造模设计
1铸件工艺分析
中空副车架的外形尺寸为mm×mm×10mm,基本壁厚为4mm,重约19kg,材质为AL?Si7Mg-T6。相对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在压力下凝固结晶,更能获得组织致密、力学性能较好的铸件,适合生产此类大型薄壁零件。
1.1分模方向分析
根据副车架的形状分析,为上、下分模,分模后发现一半形状复杂,另一半较平整。根据低压铸造工艺,需要将铸件留在上模,由上顶板推出后取件。故形状复杂面设置在上模,平整面设置在下模,如图1所示。
1.2砂芯芯头设计
此款副车架只有一个砂芯形成,根据铸件的出砂口,将其芯头引出,需考虑砂芯底平面的定位,防止变形和保证其稳定性,将四面的芯头各连成一体,在左右方向进行定位,在底面4个出砂口底平面设计平面支撑,铸件上平面出砂口芯头不定位,只在高度方向设置定位和砂芯排气的出气口通道。
1.浇注系统设计
考虑铸件体积大且壁厚薄、热节多而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多浇口浇注,在每条横浇道上针对厚大筋产生的热节处开设了内浇口进行补缩;浇口补缩不到的厚大凸台处,增设保温冒口进行补缩。浇注系统完成后,通过CAE仿真软件分析并优化,仿真缩松结果如图2所示。对于CAE仿真难以避免的热节,可以通过后期的补压、强冷的方式解决。
1.4冷却系统设计
4个圆轴和安装螺钉孔区域均为直接受力部位,力学性能要求高,厚大区域若没有合理的冷却或补缩,会产生缩松或热裂。铸件基本壁厚为4mm,依靠模具自身散热会较快凝固,浇口位置的厚大区域在充型完成后进行强行激冷,保证从远离浇口的位置到浇口处形成先后凝固的顺序[2]。模具采用水冷却的方式,模具结构如图所示。
1.5排气系统设计
由于低压铸造金属型腔基本是封闭的,排气是否通畅影响金属液充型过程及铸件成型质量。在铸件最后的充型区域,筋的顶面和暗冒口部位均需设置排气,可以在镶件和推杆上开设排气槽,采取加排气塞的方式。除了模具型腔内的排气,砂芯的排气也重要。首先砂芯需要进行烘干处理,减少砂芯的发气,在砂芯头部位布置排气塞,上模芯头处增设负压抽气,加强砂芯的排气。
1.6加热系统设计
副车架体积大且壁厚薄,虽布置了多浇口,但铸件形状高低落差大。从模流分析缩松结果看,铸件最高处缺陷呈现散状分布,主要原因是最高端部位处于充型的最末端,金属液因流动过长,温度下降,出现了冷隔现象。基于该问题,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即提高金属液温度和模温以提升金属液的充型能力,解决冷隔和浇注不足的问题。在模具上模背面对应处增加煤气加热管与防护板,保护周边的冷却管路和推杆,以防推杆被烤弯,如图4所示。
2低压铸造过程
模具为上下两开模的结构,上、下模的材料均采用热作模具钢,如H1。其工作过程:在密封的坩埚炉中通入干燥的空气,熔融金属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上升,通过浇口平稳地进入型腔,再进行增压、保压、泄压后,上下开模,铸件带到上模,接件盘转入,由推板将铸件推出至接件盘中,接件盘移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4]。根据铸件特点,金属液温度控制在~70℃,模具温度控制在50~℃。
结束语
经过生产实践,使用多浇口的浇注系统,能保证浇注过程平稳,通过煤气加热的方式使铸件生产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对于大型薄壁且高低落差大的中空副车架成型的合格率,提高其局部模温的效果显著。
▍原文作者:郑敏,周兴贤,金海威,贾永闯,刘永跃
▍作者单位:宁波合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