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介绍 >> 中国有能力跟进特斯拉一体化压铸工艺,免热
马斯克想用更低的成本,把车做成像手机一样的快消品,最好坏了直接换新的,本来只需要几万的维修费,用了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之后直接涨到20万,这个技术到底是割韭菜还是真颠覆?这样的一台电动车你能接受吗?如果真是颠覆,那特斯拉已经注册了独家的免热处理材料专利了,中国会受制于人吗?
很多人误以为压铸技术是特斯拉搞出来的,其实福特早在F上就已经采用了压铸技术,然而压铸在福特手里没火,搁特斯拉这边直接火爆全球,这体现了马斯克强大的号召力,真的是不服不行。之后特斯拉用一台大型的压铸机,完成了对“冲压+数百台机器人焊接”环节的取代,以单个大型铝铸件,替代了大量的小型零件,既提高了电动车的续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能,还推动了汽车车体制造工艺的变革。
国产厂商面对一体化压铸技术带来的巨大竞争力,怎能不跟进?为了提高续航,蔚来汽车用的是全铝车身,其中有30%是铝铸件,但因为没有使用更大的压铸工艺,不得不使用复杂的连接工艺来打造白车身,这里面包括诸如热融自攻铆接、自冲铆接、铝点焊等7种复杂工艺,麻烦的要死,所以为了提升产能、降低成本,蔚来跟进的意愿很坚决。
包括高合汽车与拓普集团合作,已经成功量产下线了国内首个一体化超大压铸车身后舱。这是目前汽车零部件领域,已知最大的一体化铝合金压铸件,实现了15%-20%的减重效果。那么问题来了,国产厂商确实有能力做出来一体化压铸件,但是技术水平相比特斯拉到底如何呢?
传统铝合金压铸件,需要经固溶和热处理来满足车身性能所需的强度和韧性。而一体化压铸的车身结构件,体积大、壁厚小,根本无法承受热处理带来的形变,特别是像车身这么大尺寸的情况下,哪怕是很小的变形都会受不了,因为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还要跟车身上其他部位做安装和匹配,所以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人说变形可以通过矫形的方式把它强行地调整过来,但是这个会造成一些零部件上的损失,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合格率非常低,而且成本会非常高。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开发出一种免热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压铸后不需要经过热处理,即可满足车身结构件所需要的力学性能。从名字就能听出来,这个材料要实现压铸出来就能够用,强度各方面的性能都能达到要求。大部分的铝合金材料,比如说我们用得比较多的德国莱茵铝业,这家是铸造铝合金领域的龙头,国内外大部分铸造铝合金的材料,都来自于莱茵铝业,大家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做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和改进。特斯拉是在年从苹果公司挖来了铝合金专家查尔斯·柯伊曼,开发出了这种免热处理的铝合金材料。而独家专利的铝合金材料,正是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核心壁垒。
除了特斯拉已注册专利的“用于结构部件的压铸铝合金”,华人运通与上海交大,也已成功开发出了TechCast超大铸件用低碳铝合金材料,该材料的流动性高于同级别材料15%以上,强塑积高30%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蔚来也成功验证了EZCAST系列高强韧铸造铝合金在大型结构件上的应用。包括立中集团,也已经开发出了免热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并于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是国内唯一一家取得该材料专利证书的企业,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
再从工艺角度分析一下,一体化压铸本质上属于高压铸造工艺,真空高压铸造生产的铝车身结构件,强度更高、质量更好,所以是目前的主要技术路线。国内的文灿股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年就进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目前给特斯拉、蔚来、奔驰供应铝合金高压铸造车身结构件,综合能力比较强,压铸机模具可以自己做,免热处理材料技术也已经掌握,是国内最早研究及使用真空高压铸造工艺生产铝合金的企业,也是国内大规模量产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的龙头,产品基本覆盖全部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目前已实现大型、复杂、薄壁一体化与轻量化制造,在技术上领先国内同行4-5年。前几天文灿股份也完成了超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后地板产品的试制,给造车新势力供货,由吨压铸机压铸而成。
所以说我们是有技术积累的,包括小鹏武汉的工厂,也已经加入了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这不是特斯拉一家垄断的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同步跟进这项技术的应用。虽说特斯拉的材料已经申请专利保护了,但是也不能就此认定我们国产厂商开发的其他材料就不行,我们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用哪种材料,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必须要比传统的压制铝合金要好。比如说流动性是一定要好的,因为这个零件太大了,流动性不好的话,连成型都困难。在强度和韧性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各厂家可以有不同的特点,有高强度的、有低强度的,有延伸率高的、有延伸率低的。我们的材料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很能适应某一种结构,或者某一种工艺,那我们材料就会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虽然进入电动化时代,车型迭代加速,车身一体压铸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来看的话这项技术还不成熟,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比如说之前有特斯拉车主倒车时,不小心撞坏了一体压铸的后地板,结果花28万买的modely,光维修费就需要20万。这就是目前一体化压铸技术被人诟病最深的地方,一旦发生碰撞,造成一体化压铸成型的部件损坏,就只能将其整个部件替换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斯拉要先在后车体上做,他们觉得那个地方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比较低,按理说一体化压铸能减少焊接点,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应该比冲压和焊接做出来的更好才对,而且特斯拉自己说的,他们的材料可以使得整体机械性能上升20%-30%,能够满足碰撞的要求,但是这些更好我们目前并没有切身感受到。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质疑,这种新技术是不是建立在足够安全和优异性能的基础之上,是不是在割韭菜?
首先这个技术的降本效果非常明显,作为消费者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电动车。在推动电动车快速普及、挤压国外燃油车巨头们生存空间这件事上,我选择站队马斯克,中国和特斯拉处于同一战线。其次国产厂商已经快速跟进这项技术的应用了,大吨位压铸机的技术也掌握在我们手里,所以从有利于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的话,我们没必要唱衰和反对这项技术。
大部分反对的声音,主要是担心压铸工艺很难满足汽车产业的品质要求,比如说气孔缺陷隐患大,精度低、整体强度难协调,还有暴涨的维修成本和保险成本...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他们说的都是事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目前材料工艺不成熟,当然是弊大于利了,看问题要多角度看,我主要是从有利于快速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的,对车厂和产业发展百利无一害。我的理解,马斯克想用更低的成本把车做成像手机一样的快消品,最好坏了直接换新的。但说是割韭菜还为时过早,毕竟技术还不成熟,材料和工艺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像电动车刚开始被人骂是智商税一样,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抱电动车,所以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耐心,而不是因为恐惧而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写自工号:工业科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