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资源 >> 韶冶党委专职副书记唐良卫打造传统产业转型
年是韶关市全面深化改革年。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韶冶“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的实施方案》。“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工作成为韶冶转型升级高质量高效益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近日,韶冶党委专职副书记唐良卫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韶冶将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以改革之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约束,助推传统冶金向“无废冶金—环保技术—高端材料”转型,实现“厂区一园区一城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韶关名片和全省乃至全国样板。
笔者:目前,韶冶“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工作已被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和《韶关市年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改革任务清单中,园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是什么?
唐良卫:韶冶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立足整合韶关市和中金岭南公司的资源优势,充分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坚持“四化”发展理念,以满足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有色金属基础材料及金属二次资源环保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绿色循环、高端延伸为发展方向,紧盯“再造一个韶冶(产值达60亿元以上),把厂区打造成景区”的目标,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型功能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三大主导产业。
同时,面向中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以及大湾区对高端金属材料旺盛的市场需求,研究开发无废冶金处理城市矿产生产高端金属材料关键成套装备技术,助推传统冶金向“无废冶金—环保技术—高端材料”转型,实现“厂区一园区一城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韶关名片和全国榜样。
笔者:韶冶作为传统老牌国企,在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改革过程中,如何破解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约束?
唐良卫:韶冶将加快推动“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建设步伐,建设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同时,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采用“工改工”“工改商”模式,大力开展低效土地盘活工作,实现厂区土地与地面资产权属一致的目的,全面保障园区建设用地需求。
加快推进企业法人化进程,将韶冶注册为独立法人公司,完善管理体制和提升盈利能力,主导园区建设、运营、发展等工作。
积极委托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展韶冶片区空间布局与产城融合研究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启动产业发展规划和环评规划的编制,为将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申报省级工业产业园创造条件。
以扩园的方式,把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纳入华南先进装备制造园,优化基地管理体制。
笔者:按照“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方案要求,韶冶现址将建设成为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目前正在开展哪些重点项目?成效如何?
唐良卫:中金岭南公司将持续加大对韶冶投资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培育发展动能,并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如下:
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主要为冶炼行业及选矿行业提供智能自动化成套设备,目前已设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和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计划由韶冶代理该项目的报建报批手续。
华加日公司高端铝型材制造项目。将依托自身技术和市场优势,致力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高端铝型材生产、加工基地。目前韶冶已加强与华加日公司、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的对接,加快签订项目落地协议,尽快引进基地并开工建设。
搭配处理城市矿产ISP无废冶炼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项目实施后,将发挥出ISP工艺在处置城市矿产资源上不可替代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推动韶关市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的新兴和发展。目前由柴立元院士团队向科技部申请将该项目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开展项目产业化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中金岭南公司已同意将该项目作为韶冶新增的研发项目,并发布《中金岭南关于通过“揭榜挂帅”征求项目负责人的公告》,经专家评审会进行综合评审,确定柴立元院士为项目中榜候选人。
含锌烟化炉吹炼资源利用与环保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含锌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充分带动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进行土建和设备安装,预计5月份投入运行。
压铸锌合金生产线自动化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压铸锌市场和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提高工厂经济效益。目前已完成设备招投标,签订技术协议,预计6月底投入使用。
离子液脱硫副产SO2高值化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建设一套设计产能为2万吨/年的焦亚硫酸钠生产系统,利用韶冶现有的环集烟气离子液(有机胺)脱硫系统产出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制备食品级焦亚硫酸钠产品,在缓解硫酸胀库压力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技改项目。园区智能中心建设、精馏熔化炉加料自动化技术改造、精馏锌锭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改造等项目,目前已陆续启动,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韶关高新区韶冶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募投报告,计划从政府扶持、企业自筹、上级公司拨专款等方面筹集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为提升产业园品质内涵、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年产12万吨锌基新材项目。将依托韶冶成熟环保的先进工艺装备及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发挥自产锌锭质量优势,生产高端锌基合金材料,使韶关成为华南地区锌基材料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吸引锌基材料下游产业聚集到韶关形成产业集群。待完成项目融资建议书编制后,报请中金岭南公司进行项目融资。
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与半导体材料项目。计划对现有电铅生产系统厂房及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发展贵金属材料产业、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产业和半导体材料产业,预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润万元、税收万元。同时,该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在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满足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将充分带动就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对工厂未来发展乃至我国信息产业和光电子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实验工作,计划编制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后,报请中金岭南公司进行项目融资。
笔者:今年是建党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韶关全面深化改革年”,韶冶将如何确保“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工作取得成效,全面落实?
唐良卫:一是持续保持高度重视,加大推进力度。认真贯彻落实韶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强化工作推进专班领导机制,有序推动“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工作中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及时通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建立健全基地内部工作机制,制订工作任务清单,大力推进基地建设。
二是继续做好舆论引导,加强试点宣传。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韶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