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优势 >> 两江榜样丁志远20年匠心铸造如今百
人物名片
重庆财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铸造工程师。
获专利49项,被授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获评年度爱岗敬业类两江榜样。
事迹简介
年进入铸造行业,现任重庆财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工程师,从压铸检验员、压铸产品精加工程序员、产品助理工程师到如今的技术创新负责人,丁志远用了20年时间。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志存高远”的丁志远虽然只有中技学历,但这20年里,他始终坚守一线,潜心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守正出奇,成为企业铝合金高压铸造方面的“最美工匠”,为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奠定坚实基础。
潜心钻研奠定事业基础
采访丁志远的时候,他刚刚从车间熬了一个“通宵”回来,“长安新车量产,我们在做最后的技术攻关。”丁志远说,这种“通宵攻关”对于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眼前的丁志远,身穿财鑫工贸的蓝色工作服,眼神略显疲惫,但话语中透露着北方人的自信。
今年是丁志远进入铸造行业的第20个年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丁志远考上了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年从技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陕西拖拉机厂在生产车间当车工。
“那时,一个厂里能有一个技校生很难得,因此也受到厂里领导的器重。”丁志远说,虽然那时候工作比较辛苦,但出于兴趣,他经常主动向老工人学习请教,很快学到了除车床加工以外的铣床、磨床、刨床加工实用技术,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而这些经历也为他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沿海改革来势汹汹,内陆国企也经历着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变革,丁志远不甘于平庸,年只身来到到广东东莞市一家金属压铸电器制造企业从事基层技术工作。
“沿海铸造行业内部的技术分工很细致,管理也很系统。”丁志远介绍,在东莞工作的十余年里,通过非常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他接触了铸造领域更多细分化技术,逐渐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压铸检验员、压铸产品精加工程序员、产品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
而从一个传统加工工人到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程序员的转型之路布满了艰辛。
“由于之前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我每天都得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进行恶补。”丁志远介绍,他每天把现场看到的程序代码记录下来,节假日来回步行四个多小时,到市中心的图书馆查找资料、深入学习。市中心的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9:00至21:00,为了争取多看点书、多记点笔记,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丁志远经常天未亮便起床去图书馆,一袋面包和一瓶矿泉水便成了他泡在图书馆一整天的唯一补给。
技术革新破解行业难题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重庆建立了从汽车研发、测试、生产、总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年,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丁志远正式加入重庆财鑫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财鑫工贸”),主管高压铸造生产技术支持工作。
财鑫工贸是一家铝合金生产民营企业,相继与长安、长安福特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各种规格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
“来到重庆后,我发现这边的高压铸造技术存在很多升级改造空间。”在沿海铸造领域积累了十多年经验的丁志远,到了重庆后便萌生出技术改造的念头,这一改便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财鑫工贸一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铸造行业在不断发展,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都需要不断创新。而丁志远的技术革新则瞄准了铸造行业的国际难题:高压铸造实时监控过程温度。
什么是高压铸造实时监控过程温度的生产技术呢?丁志远解释,传统的监控技术就像是需要调节光圈、快门等各种参数的相机,而革新后的技术则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只要你会选场景,只要你会按键,一个好的作品随时都可以展现在你的面前。
(财鑫工贸丁志远供图)
丁志远介绍,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常因为压铸模具表面温度不均衡,导致铸件尺寸不稳定,铸件变形,产生热压力、粘模、表面凹陷、内部缩孔及起泡等压铸缺陷。
“模温机、点冷机、热成像仪、红外线测温仪器等先进设备的使用,确实可以实现温度的控制和监测,但是其使用成本高,且没有智能识别的能力。”为破解这一难题,丁志远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提出了分阶段攻克难关的创新思路。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测试,丁志远牵头发明的喷涂吸收测温装置为实现行业领先智能实时控制模具温度装置研发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该装置可以在传统压铸喷雾机上使用,也可以在机器人喷雾设备上使用。装置在喷涂板上设有喷涂孔、吸收孔、高压气线性孔、固定座安装孔、非接触式测温孔等测温装置。
在铸造循环过程中,非接触式测温装置可以全面捕捉到动定模的表面温度,通过数据转换,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能快速被分解,成为模具运水流量控制信号和喷涂时间控制信号。技术人员输入理想的模具温度预设值,喷涂装置可以自动调整模具温度达到预设值,同时记录模具温度变化信息,实现铸造过程模具温度实时监测。
此外,喷涂吸收测温装置可以很好的控制脱模剂污染源,通过对铸造喷涂过程采取封闭吸收措施,明显改善了铸造车间内的空气环境,保证了车间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对铸造生产过程改造的同时,他还先后完成对后序冲剪、机加的工装夹具进行革新改造。在他的带领下,财鑫工贸突破了专利发明的“零”记录,短短几年内已申报专利51项,已授权专利49项。
而新技术的引入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自年丁志远加入后,公司的整体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年12月28日,财鑫工贸在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基础上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培育新人展现榜样力量
在财鑫工贸工作的员工每每谈起丁志远的技术创新成果,都赞不绝口,几乎每天都有人向他讨要“技术秘籍”。
(刘代荣摄)
“铸造就跟中医的望闻问切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多钻研、多操作自然就熟练了。”20年的铸造经验,铸就了丁志远“察言观色”的独到本领,他能准确掌控整个铸造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即便只看到一张简单的图纸,他也能在脑海中完整勾勒出模具产品的图形。
在铸造行业摸爬滚打20年,每天都在40多摄氏度的厂房内穿梭,丁志远深知这个行业的艰辛。因此,对年轻人的培养也被他列入职业生涯的重要行列。
为了方便工作,在家人回到老家陕西后,原本住在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的丁志远搬至公司所在的龙兴园区。
“我们下班是下午5点,但是除了技术攻关需要通宵外,我基本每天都是晚上8点半之后才回家。”丁志远介绍,由于白天工作比较繁忙,为了生产安全性考虑,员工有疑问他无法分心去详细解答,因此这3个多小时是他用来给员工们“补课”时间。
此外,对于在高压铸造生产过程中的遇到的新问题、获得的新经验,在每个新项目完成后,他都会认真做好生产过程数据记录,并整理成册,存入所在公司的工程资料共享档案中,和同事们一起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这让他在公司内部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铸造行业是一个需要时间历练的行业,也是需要创新的行业,因此也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丁志远说,看着身边的年轻同事,他总会想起自己最初进入这个行业的样子,没有经验、跌跌撞撞,但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让他颇有成就感,也是这份成就感让他一直走到今天。
二十年来,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到引领行业发展的“铸造精英”,丁志远用无怨无悔的坚守、苦心的磨练和全心的沉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为行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铸造行业注定是单调、枯燥甚至是艰辛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也可以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丁志远说。
(未特别注明图片李显彦摄)
往期精彩回顾
两江榜样廖远惠:“烹”出诚信“生意经”
两江新区有一位医卫“超女”,她有一双“火眼金睛”
聚焦两江榜样:喻文江——深受街坊信任的水产经营者
独臂女肖霞的故事,感动两江,温暖这个春天!
两江榜样伍华炳:闲不住的“伍爷爷”
赵清正:见义勇为的社区巡逻员
这件闲事没人管,但他管得漂亮!
两江榜样李福群:兢兢业业的社区工作者
两江榜样南金:为新区添柴的招商能手
两江榜样段文彬:用自主创新物联技术推动现代智慧生活
两江榜样朱在勇:急诊科的健康卫士
两江榜样梅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的开拓先锋
两江榜样高维强:勇救轻生者的公交驾驶员
两江榜样向海军:帮邻里化矛盾“向总”助力社区和谐
两江榜样徐志刚: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铜萃取剂规模化生产
“两江榜样”杨劲松:像“传感器”一样敏锐感知世界
总编:张黎
副总编:杜术林
主编:张科
编辑:操梅
两江新区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