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

新势力崛起,特斯拉全面创新率先兑现盈利,

发布时间:2023/3/2 17:17:29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广发证券研究所陈子坤、纪成炜)

特斯拉盈利水平领先,国内车企跟进智能化布局打造品牌溢价。受益全球产能扩建扩大规模效应,横向对比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率领先。国内车企跟进智能化布局打造品牌溢价。

一、疫情影响消弭,6月新势力交付创新高

供给侧改善叠加地方促消费刺激,海内外新势力交付创新高。6月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车产业供应链全面恢复。5月下旬以来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力度较大的鼓励消费政策对于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叠加地方政府推出促消费政策极大地活跃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据乘联会,6月特斯拉中国交付量辆,同比+%,环比+%。据公司官微,小鹏交付辆,同比+%,环比+51%。哪吒交付辆,同比+%,环比+20%。理想交付辆,同比+69%,环比+13%。蔚来交付辆,同比+60%,环比+85%。零跑交付辆,同比+%,环比+12%。

规模效应渐显,特斯拉全球交付高增驱动营收同比扩大。7月21日特斯拉披露22年2季报。采用人民币计价并采用即期汇率测算,2季度总营收.51亿元,同比+47.12%,环比-4.55%;汽车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43.83%,环比-6.84%;汽车销售毛利率25.7%,同比-2.2pct,环比-3.9pct。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52%,环比-28.02%。2季度特斯拉全球整车交付25.5万辆(ModelS/X1.6万辆,Model3/Y23.8万辆),同比+27%,环比-18%,主要系上海工厂疫情导致产能损失影响。年上半年全球整车交付56.4万辆,同比+46.1%。

单车收入提升,平滑毛利率下滑。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特斯拉2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25.7%,同比-2.2pct,环比-3.9pct。2季度单车收入36.02万元,同比+13.7%,环比+13.4%,主要系高端车型(ModelS/X)销量占比提升以及车型涨价影响。

整体费用管控良好。22年2季度特斯拉SGA费用/研发费用分别支出64.5亿元/44.8亿元,对应费率分别为5.68%/3.94%,分别同比-2.46pct/-0.88pct,分别环比+0.39pct/-0.67pct。随着销售规模扩大,整体费率有望呈下降趋势。

二、全面创新率先兑现盈利,前沿技术市场化落地提速

(一)汽车销售毛利率领先,智能化打造品牌溢价

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率引领行业。受益于公司的产能扩张与规模效应,特斯拉核心业务车辆销售的毛利率不断提升。年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率为22.38%,年汽车销售毛利率为26.54%,复合增长率达5.85%。对比国内造车新势力企业汽车销售毛利率水平,特斯拉盈利能力引领全行业。

研发投入远超其他车企,交付量有望再创新高。特斯拉研发投入保持着较高水平,从年的.23亿研发投入到年的.3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15%。对比同行业车企,年特斯拉研发费用为蔚来的3.6倍、小鹏的4.0倍、理想的5.0倍、比亚迪的2.1倍。上半年特斯拉交付量达56.4万辆,随着上海工厂二期、柏林工厂、德州工厂等产能陆续投放实现产能爬坡,特斯拉交付量有望再创新高。

智能化布局打造品牌溢价。从智驾功能来看,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功能主要为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智能识别交通信号灯以及城市场景自动辅助驾驶等。据36氪,特斯拉自研的全自动驾驶技术FSD在北美已经有了10万辆测试用户,使用FSD测试版行驶了超过万英里。FSDBeta北美公测将于今年年底开始,一旦法规允许,有望推广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新势力一梯队小鹏、蔚来、理想逐步缩小与特斯拉差距。当下特斯拉、小鹏和理想是全球唯三具备完整NOA和AEB全栈自研能力整车厂商,理想新车型L9预计实现“城市L2+NOA+变道”的功能;小鹏将在年三季度推出搭载核心功能城市NGP的XPILOT3.5,可实现全场景L2+;蔚来在年推出全栈自研的NAD,并逐步实现对高速、城区和泊车等场景的自动驾驶全覆盖。比亚迪智能化布局提速,继年密集投资地平线、速腾聚创,且与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后,年与百度、英伟达也达成智驾领域合作,有望于年实现L2.5+功能在主力车型的规模装机。

从硬件层面来看,区别于国内新势力采用“软件自研+硬件外采”的研发模式,特斯拉Model3/ModelY采用自研“特斯拉HW3.0”智能驾驶AI芯片,算力高达TOPS。叠加特斯拉计划采用纯视觉感知技术,其Autopilot的视觉系统的传感器由环绕车身的8个摄像头组成,分别为前视3V:负责近、中、远3种不同距离和视角的感知;侧后方2V,侧前方2V,以及后方1V,完整覆盖整车度场景。每个摄像头采集分辨率为×、12Bit、36Hz的RAW格式图像,对车身周边环境的探测距离最远可达m。

(二)产能扩建保障交付,技术革新催生供应链机会

特斯拉持续推进产能扩张提升交付能力。根据已披露的现有产能测算,年末特斯拉全球总产能预计达万台,预计远期规划产能万台。当前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年产能65万台。上海工厂一季度月均产能5万台,年11月第二阶段产线优化项目进行了环评公示,计划通过增加车间数量、提高设备效率等方式优化产能,预计年8月初完成产线升级,年末年产能有望超过75万台成为其全球最大生产基地。柏林工厂年3月实现ModelY投产进行产能爬坡,整体年产能规划50万台,年末有望提升至25万台。年4月德州奥斯汀工厂ModelY搭载电芯+CTC顺利投产,年末产能有望超过25万台。国内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均积极推进产能扩建,满足交付需求。

特斯拉推进大圆柱产业化落地,中国电池企业跟进切入全球车企供应链。特斯拉核心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布局领先,有望于年上半年于其和歌山工厂量产。据彭博新闻社,宝马将于年开始在下一代NeueKlasse电动车平台中采用圆柱形电池,其电池技术路线逐步由方型电池转向圆柱。目前宝马供应链中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均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当前46系大圆柱电池仍存在焊接、密封等技术难点,规模制造后的良率及成本控制均有挑战。中国企业将利用规模制造及完备供应链优势蓄力未来大圆柱市场崛起。

大圆柱技术革新催生供应链机会。受益于天然结构优势,相比方型及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可利用高强度不锈钢壳体吸收负极膨胀力,实现负极掺硅提升能量密度。据特斯拉电池日公开信息,单体能量密度有望接近Wh/kg。LG新能源、三星SDI等日韩厂家在电动工具领域已实现电池负极掺硅的成熟应用,主流掺硅比例在5%-6%。当前动力电池负极掺硅技术壁垒较高,需要配合电解液配方进行调整。硅基负极放量将打开新型粘接剂(PAA)、补锂剂、碳纳米管导电剂等相关材料的市场空间。如使用碳纳米管搭配硅基负极改善硅与氧化亚硅电化学稳定性,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1)特斯拉:入局电池制造领域,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据特斯拉披露,已于年2月已成功下线万个电池,年3季度末开始将在其得州工厂增加电池产量,预计到年末每周生产搭载电池的新车产量将超过0台。

(2)松下:深度绑定特斯拉,聚焦电池规模量产及美国本土产能扩大,据盖世汽车,松下能源于年投资者会议披露,到财年将把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能由现在的年产40GWh~50GWh增长3到4倍,其电池将于财年于日本和歌山工厂量产,并确认在北美开展生产。

(三)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国内新势力积极跟进

车身及底盘一体化一体化铸造工艺创新,从轻量化和工艺简化两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助力推进技术平价。特斯拉ModelY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已实现量产,年5月披露前舱一体化总成实验下线,推进基于CTC的电池包上盖集成于车身工艺。ModelY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底板总成,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下降40%。下一步计划用2-3个大型压铸件替换由个零件组成的整个下车体总成,重量将降低10%,续航里程可增加14%。ModelY采用电芯+CTC集成已于年4月德州工厂下线,CTC后电池包上箱体集成于下车身中部充当了车身中底板,车辆的座椅可直接安装在电池包的上箱体上,实现了电池包与车身的向上融合。

蔚来、小鹏等国内新势力联合零部件企业跟进车身一体化压铸。蔚来与南通雄邦和重庆美利信合作,在年10月成功验证了可用于制造大型压铸件的免热处理材料。据蔚来披露,将与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文灿股份合作,年3季度上市新车ET5将使用一体压铸后底板。小鹏的武汉工厂除了规划了常规的冲压、焊接、涂装车间,还加入了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将引进超大型压铸岛及自动化生产线;肇庆工厂则由广东鸿图供应一体化压铸。小鹏披露将于在年推出全系C级及B级车平台,规模使用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高合汽车与拓普集团联合首发的一体化超大压铸车身后舱结构件于年2月正式量产下线,该技术将在公司后续车型中规模应用。

根据我们在《一体化压铸从0到1:构建电动车制造壁垒》中的测算,年一体化压铸的市场规模有望达亿元。推广一体化压铸技术,需要拥有高吨位压铸机、成熟的高压压铸工艺和免加热合金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广东鸿图、拓普集团、文灿股份等企业已成功试件一体化压铸,在未来技术不断成熟,市场空间广阔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可作为专业的第三方供应商入局,受益一体化压铸景气需求。

三、总结建议

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7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