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市场 >> 如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他们更看重创新
早早接到了获得“如皋五一劳动奖章”的通知,但领奖的前两个小时,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全主管陈祥云还在工地忙碌。如皋“双创”产业中心如皋软件园二期的项目施工已经进入关键期,连续天的开工建设,连续天的安全生产,工地上所有生产都需要他时刻盯紧,陈祥云从不掉以轻心。
沉稳的他恪守着安全主管应有的高度警惕的责任心,在看似日复一日的施工里,细致地把握每一道环节的施工安全。
陈祥云在做安全施工检查。(唐杨摄)
安全技术交底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道极其重要的生命线。陈祥云认为,这项工作决不能停留在形式主义,若编制的安全技术交底资料没有针对性,不能突出重点,安全教育便形同虚设。为此,他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亲自编纂了细致实用的一份安全技术交底材料,从作业场所、工作岗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材料安全、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等等,无不涵盖。
现在,施工人员在进场后必须对安全技术交底材料进行统一学习,每天早晨,各施工队还会在陈祥云的要求与监督下,在早班会上向工友强调当日施工注意事项。
安全施工重于泰山。陈祥云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方式,让安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他要求在现场设置“安全体验区”,作业人员可以亲临其境,体会洞口坠落、操作平台倾倒、灭火器演示等体验。据了解,经历一番“险情”,已经成为每位工人施工前的“例行公事”,险情体验可以让工人的思想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积极转变。
“一本材料、一本书恐怕都难以写尽施工所需的安全知识,在平时的生产中,要坚决践行标准化施工的安全守则。”去年,在如皋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上,多家单位派出若干安全员进行理论实践考核,陈祥云所率领的队伍摘得桂冠,进入中如建工后,陈祥云手下带队,也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工地无事故,工人平安回家,就是我最好的成绩单”。
周青春(唐杨摄)
劳动节小长假临近,如皋市宏茂重型锻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青春却无暇顾及休息,他正为公司参与第十九届国际模具展做充分的准备。说到模具钢,这位来自上海大学材料学的博士后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打算展示来自如皋的高性能大型压铸模具钢、保险杠塑料模具钢等等,这是高端模具钢国产化研究的进步,也是如皋的骄傲”。
模具是制造之母。然而,在周青春就读博士时的调研中,企业用户一提到国产模具钢都无奈摇头——制造中,稍微高档的模具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欧美日韩对我国相关技术的封锁,让不少国内制造企业在购买价格上没有还价的余地。
周青春不服,就读博士后时,他跟随课题多次来到如皋市宏茂重型锻压有限公司。他发现,公司生产历经前期冶炼、锻造后,在调质热处理步骤里,因为技术跟不上,导致大截面模具钢的表面与芯部的硬度不一。生产中,芯部无法保障抛光质量达标,因而造成大量产品不合格。
“要依靠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问题。”周青春发挥专业特长,在预硬化热处理上,他采取大量的模拟实验,不断计算保证芯部可淬透的冷却数值。为了验证自己的计算,他在模块芯部埋上外接热电用来测温,查看芯部冷速是否和计算结果接近。
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在数不清的失败实验里反复修正,最终,模型和他的计算达到了一致。
随后,他又带头改进了常规炼特钢设备的配套设施,到年,如皋市宏茂重型锻压有限公司生产出高品质模具钢2万余吨,成功取代国外进口同类产品,项目技术带来的工艺创新已节约公司资金约2.88亿元。“我想,新时代工匠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专注和精益求精,还要融入更多技术创新。哪里有生产问题,哪里就有我们的创新”。
4月30日,在如皋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十大工匠”和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陈祥云接过“五一劳动奖”证书,而周青春也荣获了“如皋工匠”的表彰。
“获得荣誉,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需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领奖台上,两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多年一线生产中,他们坚守本职,在艰苦奋斗中,展现着如皋劳动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新风貌。在接下来的奋斗中,他们表示,还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以“专、精、创”的行动力恪守匠心如一。(魏薇应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