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发展 >> 数据折射专精特新企业活力与潜能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经济参考报》2月21日刊发文章《数据折射专精特新企业活力与潜能》。文章称,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近期发布的多项研究和数据显示,年,我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抗风险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呈现亮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力持续提升,发展韧性更足。
总体运行平稳盈利能力翻倍增长
在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日联),一辆辆货车正排队装货。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日联科技的重庆分公司,重庆日联专注于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的生产研发,“目前企业订单充足,已排到今年4月以后,现在天天都在忙着赶生产。”
“我们的产品广泛用于各类压铸类零部件、铝件等产品检测。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模式,可一目了然地看到气孔和杂质,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重庆日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企业持续强化研发,产能连续增长,年公司产值达余万元,同比增幅达10%以上。
深耕细分领域稳扎稳打,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年度中国专精特新指数发展研究洞察》从创新指数、扩张指数、抗风险指数三方面衡量企业发展。其中,抗风险指数结合“小巨人”企业的订单量、投融资情况、分公司数量等多维度指标,用以度量“小巨人”企业对内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
数据显示,年至年,抗风险指数虽有起伏,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相关企业新增分支机构关键指标上升明显,从年的家上升到年的家,增加22.45%。从行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增分支机构数量最多,为家;新能源汽车新增分支机构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达55.56%。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资源所日前发布的《我国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研究()》,对截至年9月30日在A股上市的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全面分析,也印证了专精特新企业增长速度较快、盈利能力较强的特点。
上述报告显示,上市“小巨人”企业近五年的平均营业收入逐年增加,年平均营收为5.54亿元,年达到12.84亿元,实现了2.3倍的跨越式增长;企业平均净利润逐年攀升,年达到1.6亿元,是年的2.83倍。
创新动能释放新兴产业呈现亮点
多项研究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小企业支撑起大创新。
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年中国专精特新创新指数为.7,较年同比增长27.0%。具体到行业,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创新活力最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指数增长最快,年较年同期增长36.2%。
“综合相关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稳经济政策加速落地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快速实施,企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产出效率明显提升。”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汉琳说,特别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应用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先进工艺等创新成效显著。同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步伐明显加快。
具体到研发投入和产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近五年上市“小巨人”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22.15%,明显高于沪深、中证等板块。上市“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平均密度为85.2件/人,高于沪深的38.11件/人。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年)》(以下简称《报告》)就我国已培育的四批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研究。《报告》显示,“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一万家;1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资源所所长陈正坤说,透过数据可以看出,“小巨人”企业优势显著,研发投入强劲,发明专利密度高,总体呈现出高成长、高研发强度的特点,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小巨人”企业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呈现集聚特征为区域发展积聚势能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正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从区域创新指数变化趋势看,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华北地区创新动能最强,创新指数从年的增长到年的.9,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0%。此外,年北京、广东的新增分支机构数量均已破百,分别为家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