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

臭搞技术的小鹏,从不怀疑自己

发布时间:2025/3/14 12:11:08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导读:科技日,理工男的炫耀和浪漫。「销量」、「成本」、「智能」——这三个词准确的描述了小鹏汽车跌宕起伏的年。对于小鹏来说,年初一定是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时光。曾经作为爆款的P7到了换代的边缘,P5没有成为预想中的爆款产品。而最不可接受的是,作为家族旗舰的G9虽然被小鹏堆上了当时最领先的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和底盘车身参数,但一度低至3位数的月销表现显然让小鹏和外界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从当下回看,如今的小鹏又回到了1.5万月销的水平,全新的P7i和G6双双成为细分领域销量出色的产品,调整价格和配置的G9也在上市15天完成大定破15,的好成绩。从被怀疑会不会一蹶不振到重振旗鼓,「销量」是最好的风向标。而「成本」也是小鹏年的关键词。可能是大众在入股小鹏时一句「技术出色,成本控制欠佳」的评价点醒了何小鹏——在各种公开场合中,何小鹏不止一次的赞扬王凤英带来了出色的供应链成本管控。在产品本身,小鹏也通过一体压铸等工艺技术降本。而如果说「销量」和「成本」都是表面上的表现,那么对于自嘲自己是「臭搞技术」的小鹏来说,「智能」一定是灵魂。从不被理解在智能驾驶上的高投入,到自信地将智能作为自己的强标签;从外界对小鹏的智能只是「锦上添花」的遗憾评价,到小鹏G6上高阶智驾MAX版本占比突破70%,小鹏的一意孤行终究成为了自己的宝贵财富。在今年的小鹏汽车科技日上,这位踏实的理工男依旧要做「臭搞技术」的车企,并且要真的把技术「搞到底」。不画大饼,智能驾驶的「第一」之争对于小鹏的来说,智驾无论如何都是重头戏。而在吴新宙离职后,接棒小鹏自动驾驶研发的李力耘博士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从幕后走向台前,看起来相当年轻的李力耘没有丝毫怯场。对于XNGP的讲解丝丝入扣,核心围绕着两个点:轻地图带来的更大范围,架构升级带来的更快迭代。关于第一点,小鹏表示XNGP以「全场景智驾」为最终目标,即「全国都能开」和「全程都能开」。分批开放城市智驾的可用范围是线性推进的计划,而「AI代驾」则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渡。李力耘介绍,小鹏XNGP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具备支持城市智驾的技术能力,但依据小鹏汽车对功能量产的测试验收流程,将等到严格的工程测试完成验证后,才会以分批开放城市的方式向用户全量推送。不过在推送的速度上,小鹏表示自己是「全国城市智驾开城第一」,并且表示「我们不会把加强版的LCC称为全国可用」。话里话外的火药味很浓烈,但在智驾领域,小鹏的确是为数不多能和华为打得有来有回的车企。而由于数据处理效率的快速提升,小鹏城市XNGP的开城速度的确增速明显。根据介绍,小鹏计划今年11月在现有5城的基础上扩大至25城,主要覆盖北京城区道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而到了12月底,这个范围将跃升至50城,扩大并贯通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同时新增开放福建以及中西部核心城市。在按照计划推送城市XNGP的过程中,小鹏依旧在努力将智驾的使用范围推至更广阔的场景,这也是「AI代驾」诞生的意义。就算车主的用车环境不在核心城区,用户依旧可以设置自己所需的AI代驾路线,系统只要学习一次就可以使用XNGP的功能。李力耘表示,AI代驾功能还会随着路线使用熟练程度,持续理解道路特点和交通环境,优化路径和习惯。在推送时间上,小鹏已经于10月24日开启首批测试,计划年内向部分用户开放。小鹏在XNGP能力迭代速度上的进步有目共睹。深耕技术的李力耘介绍道,这一切的背后功臣就是「XBrain」,即小鹏XNGP的核心架构,包含XNet2.0感知系统、XPlanner规控系统和全栈闭环的数据处理能力。其中,感知的提升保证了XNGP能够看见更多、更广的世界,对于非典型的障碍物的认知能力也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XNet2.0在融入了大模型之后甚至具有了理解能力,不仅具备时间观念,如理解限时公交车道、可变车道;还可以读懂文字内容,如ETC、人工车道、文字待行区、非机动车道等。根据李力耘的介绍,XNet2.0在1.0的基础上将感知范围提升了%,感知类型增加11种,同时融合了行业最高精度的纯视觉占据网络,做到了动态BEV、静态BEV和占据网络三网合一,同时也是行业首个应用大模型具备时空理解能力的感知架构。XPlanner则保证了XNGP的驾驶风格越来越像真实人类,在对外界交通参与者和静态环境的理解判断和决策上,系统具有分钟级以上规划,像人一样拥有「记忆」。而XPlanner也拥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在交通状况复杂时也可以实时决策。智驾能够迭代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只有处理效率提高,城市XNGP的推送速度才会更快。但实际去开城扫图收集数据的做法速度慢、成本高,在AI大模型逐渐成熟的当下,小鹏正在使用AI生成场景的方式来训练模型。而这也的确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根据介绍,小鹏的全闭环处理效率提高%,显著帮助城市智驾能力提升,内部测试城市场景被动接管数据下降38%。当前小鹏的累计仿真里程已突破1亿公里,包含核心模拟场景超过12,个,专项模拟场景超过36,个。在关于XNGP部分介绍的最后,何小鹏表示新架构的核心在于轻地图、全场景和轻雷达。第一点和第二点很好理解,通过强感知的能力摆脱高精地图的拐杖,打通城市和高速的边界,消除高速收费站的断点,实现全程可用。在全场景的能力拓展下,XNGP接下来会进一步打通高速和城市,做到无需人工接管可自主通过收费站,甚至可以从小区内部为起点,自动开上外部道路。轻雷达则是小鹏希望在视觉感知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摆脱雷达的依赖。这对于感知算法的要求很高,但长期来看会降低智驾的成本。对于科技产品的普及来说,成本和售价强相关,而售价也和接受度强相关。不过小鹏并不是盲目激进的发展逻辑。在当下,激光雷达仍是视觉的重要补充。但在小鹏的全新MPV产品X9上,算法能力的提升已经可以让该车取消掉了两颗角雷达。算法的提升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小鹏Pro版本的车型就算没有激光雷达,也会在未来使用和MAX版车型同样的底层技术框架。虽然短时间没办法实现城市智驾,但何小鹏表示PRO车型的高速辅助驾驶和LCC的能力将会得到「巨大提升」。这可能就是小鹏一直在坚持的意义:用科技来提升体验,用科技来降低普通消费者的体验成本,最终实现大规模普及。李力耘这么表示:「在年内,我们会用轻地图的XNGP覆盖全中国,全国都能开。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走向全球,哪里都能用。」比起车企,小鹏更像科技企业可能是XNGP在今年的风头太劲,小鹏在座舱上的优秀体验似乎没有更多人提及。但作为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座舱也是小鹏一直在优化的阵地。在今年的科技日上,小鹏带来了第五代智能座舱系统——XOS天玑。小鹏一改之前缺乏动效和设计的交互,在天玑上对视觉、动效和音效都重新设计,看起来更加高级和有科技感。但体验感的核心还是在于流畅与否。搭载的极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高算力芯片对于座舱的重要性,而XOS天玑也将会首发搭载芯片出现在小鹏全新MPVX9之上。根据何小鹏的介绍,在芯片和新系统的双重优化之下,XOS天玑的开机启动速度提升20%,应用响应速度提升50%,系统流畅度提升35%,滑动跟手速度提升33%,触控响应速度提升40%。小鹏表示G6\G9\P7i\P7也将陆续通过OTA升级至XOS天玑——对于老车主而言,这也算是一份惊喜,常用常新的宣传并没有沦为口号。在XOS天玑上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是,小鹏构建了一套全场景车感SR。SR可视化界面是人类和智能汽车交互的窗口,在新的系统中,小鹏打通从智驾场景到人驾场景的十余种不同视角,包括辅助驾驶场景(ACC/LCC/NGP)、自动泊车场景、记忆泊车场景、上电场景、临停/到达场景等。而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而言,这种人类可感知的视觉交互的进步其实意义不容小觑。更为直观的SR界面不仅将传感器感知到的世界和我们可以理解的世界打通,同时车辆的盲区被进一步削减,安全性和体验感得到同步提升。而类似当下前沿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小鹏的语音助手小P接入了小鹏自研的XGPT灵犀大模型。融入大模型的小P会更加像拥有灵魂的同伴,可以让指令变成日常自然的话语,同时小P也拥有了根据场景主动提醒和推荐的主动性。从对诸如GPT这类当下前沿技术在产品的融入,到对于自己坚持的智驾和智能座舱的高投入,比起一家车企,小鹏更像是一个科技企业。但这并不代表小鹏对车的硬件本身不在行。在发布会上,何小鹏讲了一个故事:「前段时间我去德国不限速高速开了一段时间G9,我发现在超高速工况下纯电动车的能耗会变得很高。这让我下决心在这方面作出改变和提升」。在科技日上,何小鹏也宣布小鹏未来推出的下一代的电驱系统针对高速场景特殊优化,在km/h高速行驶时,电驱综合效率突破93%。而在车身工艺上,小鹏一直也是车企中最为激进的存在。比如扶摇架构下的一体式压铸车身不仅让G6的乘坐空间更大、重量更低,也让G6的能耗变得更为出色。鲜为人知的是,小鹏广州基地拥有目前全球唯一一台最大吨位一体压铸机,达到12,吨;小鹏还计划再扩展一台16,吨的压铸机,未来可投产更大型的压铸件,如大尺寸电池壳体。制造业的灵魂在于成本。上述电驱系统和一体压铸技术在让体验不降反升的基础上,也让成本得到优化——下一代电驱系统碳化硅用量将减少20%以上,关键成本下降50%;一体压铸的运用也让整车制造成本下降10%-30%。虽然何小鹏表示「不跟特斯拉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立命之道」,但无可争议的是,特斯拉的确是一家在前沿科技和工程能力之间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小鹏身上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他的影子。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自嘲自己,解构怀疑在科技日的最后,何小鹏语气骤然轻松。仿佛是大男孩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小鹏的飞行汽车骤然出现的舞台的显示屏上。从年到,小鹏对于载人飞行器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根据何小鹏介绍,小鹏的飞行汽车研发人员规模接近人。这一次的小鹏带来了两种关于飞行汽车的构想,一种是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一种是6个轮子的厢式货车,其内置有小型无人机,小鹏称其为「陆地航母」。除了飞行汽车,小鹏也发布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根据何小鹏的介绍,人形机器人未来会应用XNGP、XEEA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灵犀大模型、XOS等与智能汽车同源技术,率先尝试服务于工厂生产及销售服务等场景。但似乎是为了避免被戴上「不务正业」的帽子,他也解释道:「过去12个月内,我个人的精力,第一制造,第二公司的组织。至于飞行汽车和机器人的进展,主要是团队在拼搏」。在我们看来,无论是机器人还是无人飞机,他们更像是小鹏作为一个颇具理工男气质的公司对自己初心的提醒和保留,其实颇有些浪漫主义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这似乎印证了小鹏作为一个更像科技企业的车企某些深层的东西:崇尚技术,相信技术,愿意钻研技术,这些和汽车看似不相关的研发只是这家企业初心的一个切片。也许会有一些新诞生的车企怀疑自己的「灵魂」到底在哪,也许他们午夜梦回时会对于这个快节奏的新能源浪潮感觉到迷茫。小鹏在文化衫上印着「臭搞技术的」五个大字,李力耘云淡风轻地穿着它出现在舞台上。所以我想,怀疑自己应该不会成为困扰小鹏的问题。自嘲自己,解构怀疑,坚定不移——这可能是小鹏最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9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