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

传统车企到底该向特斯拉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5/3/14 12:11:33   

你可以不服特斯拉,但是你不可能不去研究特斯拉。

特斯拉用架构创新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节奏,从生产制造到迭代更新,从技术研发到销售服务,全部提速。而传统车企之所以“传统”,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集成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没有办法适应由特斯拉创造的快节奏。

固然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今天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市场表现对比足以证明一件事情:如果传统车企不去变革提速,那么在产业链中的层级就会不断下降;如果传统车企只想去优化改良,那么车企的现有体系就会被冲得七零八落。

特斯拉探出的这条路,是汽车行业变革的方向,是今天头部新势力都在参考的方向,也是迄今为止突破传统车企瓶颈、突破汽车行业内卷最有效的方向。

将传统汽车的体系打碎重排

如果还认为电动车只是将发动机油箱抠出来换成电机电池,如果还认为辅助驾驶和智能车机是一项配置,那么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丝毫不会因为汽车的智能电动化而发生任何改变。

但是,今天我们所有对一辆新汽车核心竞争力的认知,事实上都是源自特斯拉。

首先就是重新定义了新汽车的核心技术。

传统车企并没有软硬件迭代升级的概念,而想要开发一台智能汽车,又不可能忍受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几百个ECU协同工作。所以,特斯拉从自研电池管理系统开始,一点一点重塑了整车的软件体系与电子电气架构,让整车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成为可能,也彻底改变了传统车企SOP的概念。

于消费者,他们看到了一辆车内没有按键、有独特功能、可以不断升级的汽车;于特斯拉,他们的产品迭代不再是表面修修改改,而是看到的地方都一样,看不到的地方都不一样;于行业,汽车核心技术“由硬变软”促进了整车厂与供应商新的垂直关系形成。

其次是将工厂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特斯拉的工厂,有规模、有效率、有成本优势,代表了特斯拉将产品思想落地的能力,也体现了特斯拉产品制造的组织能力,甚至让汽车行业已形成多年的金字塔式的供应链层级结构,又“倒退”回了亨利·福特时代的垂直整合结构。

制造工序的集中化、立体的空间利用、物料流动线路最短、车身一体压铸、电池底盘一体化等等,这些生产体系与工艺的变化,恰恰证明了汽车行业在每一次变革时,都需要有人先去引领垂直整合,去发展专用的供应商,供应链才会逐渐形成新的金字塔结构。

最后是延展用户全生命周期生态。

虽然今天提到智能电动车的服务,大家会想起蔚来,但是特斯拉却是第一个将汽车从产品变成生态系统的企业。

当市面上的充电桩还只有7kW时,特斯拉已经开始铺设kW的超级充电站,大容量电池与快充技术的配合,长期为特斯拉用户创造了最佳的用车体验。同时,特斯拉也第一个提出了家用充电桩、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桩的补能层级,这一层级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新势力建立补能网络的标准。

虽然很多用户认为特斯拉的服务冷冰冰,但是特斯拉同样也是第一个在城市商圈建立体验销售一体化门店,将传统4S门店功能拆解,用数字化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的品牌。

所以,结论就很清楚了。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软硬融合的技术+高效低成本的生产+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特斯拉或者其它新势力的产品有高销量、好口碑,不是因为消费者喜欢特斯拉,而是喜欢这些由特斯拉定义的新能力所创造出的产品体验。传统车企的电动车难卖好,也恰恰是因为不具备这些新能力。

相应的品牌势能,就在这种新消费趋势中被完全改变。

传统车企追得上特斯拉吗?

旧体系、旧思维、旧能力造不出新汽车,这已经被无数实例证明。

特斯拉和新势力的车型,看起来很多年都没什么变化,但每一年内里的架构、芯片、软硬件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直呼被割韭菜的同时,仍然对其趋之若鹜。

中汽中心曾对特斯拉Model3的用户画像进行过统计分析,这是一群普遍年轻、高学历、位居企业中级以上管理层、追求个性、热衷新兴科技的用户,具体来看就是“潮流技术控”、“时尚达人”、“务实中产”三类人群。

这样一群人,代表了汽车消费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的未来主力军。传统品牌最大的隐忧,就在于失去了这群用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9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