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资源 >> 铝合金压铸模具增材制造案例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模具增材制造专栏介绍!今天我们来分享一套铝合金压铸模具的增材制造案例。
02:04产品是一个铝合金压铸产品,产品的小孔和螺纹孔是通过CNC后加工制作而成的,所以做压铸生产时,已经把产品进行了简化。这是一个壳体且具有散热功能的铝合金,产品的外观不需要后工艺加工,但表面也不能有明显的缺陷。
产品在模具中有三面行位结构,当前模具的行位采用镶件结构,所以行位没有运水。而在压铸生产时,因为行位没有运水,生产时行位前端高温循环,造成行位镶件容易有开裂现象,需要经常更换行位镶件,在压铸生产时经常停机来维修行位,这是压铸生产是面临最大的问题。
浇口和渣包的分布如图所示,因为模具三面行位,所以把产品的浇口放置在了没有行位的这一个侧面。从实际试模生产中了解到,浇口及其位置是可行的。
模具的前后模如图所示,这套模具没有采用抽真空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模具成本问题,模胚需要加大才可以密封,另一个原因是产品的外观不需要电镀等后工艺,所以产品只采用了普通压铸,没有采用抽真空结构。
我们知道压铸生产时需要经常更换行位镶件,因为行位镶件在生产过程中行位的前端容易开裂,也尝试了不同的材料,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想尝试增材制造增加运水来测试一下效果,是否可以改善行位开裂问题。
模具均维持原来的结构,只更改行位上的运水,目前结构是无办法用传统方法来增加运水,建议采用3D打印加工,原来的行位可以维修继续生产,同时新做两套采用增材制造工艺的行位。
为了节省成本,行位座的位置采用传统工艺,3D打印时在传统的行位座上进行嫁接打印,刚好一次可以安排一套行位的打印,两套行位分两次打印完。
行位打印完成后,做热处理到HRC52度,再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完成后进行表面氮化处理,再更换到模具中进行压铸生产测试。
从压铸极限生产中得到的数据,原先传统的寿命太约模次左右,前端会出现开裂现象,采用增材制造后模具的寿命可以达到模次左右,比原先的寿命有大幅提升。
从压铸生产的试验来看,增材制造对改善模具的寿命是有提升。但采用增材制造的镶件还是会有开裂现象出现,需要在粉末研究中进一步提升。
只要是模具,大家都可以来找我,欢迎大家通过以下平台来分享,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