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

丰田只提供驱壳,比亚迪才给予其灵魂这可能

发布时间:2023/3/4 15:05:44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http://m.39.net/pf/a_4632330.html

今年以来,除了发布半年报和三季度报的时候,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业绩表现深感不满以外,其实比亚迪的好消息还是挺多的。

比如,年前11个月,比亚迪累计产量65万辆,同比增长75.19%;累计销量64万辆,同比增长72.9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52万辆,同比增长.81%;累计销量51万辆,同比增长.97%。

再比如,年12月初,有报道说丰田汽车计划年年底在中国推出一款中型电动乘用车,或将采购比亚迪刀片电池。甚至有些已经说是由年11月丰田和比亚迪的合资公司来负责完成此事。

于是有声音就出来了,“丰田成了只提供汽车驱壳,而核心技术是比亚迪的”。甚至很多人信以为真,觉得丰田们可能真的就已经不行了。

其实更多的可能是我们想多了,我们还不说丰田全球的销量情况,仅在我们国内,也是年前11个月,就销售了万辆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销量。这个成绩还是在几大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取得的。

首先是全球缺芯和疫情对供应链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丰田汽车公司12月10日就表示,本月将部分停止日本爱知县田原工厂等4家工厂的运营。东南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零部件采购困难等因素,受影响的单位数量约为台;与前一天公布的总和大约为台,受影响的车型主要包括雷克萨斯品牌的NX车型和丰田品牌的普拉多车型。但丰田仍然表示,财年全球万台的生产计划仍将保持不变。

其次就是电动化的冲击,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对其市场的冲击虽然还未全面展开,但势头已经不妙了,特别是各国政府的燃油车禁令倒计时,更让丰田感到不安。甚至在奥运会期间,丰田还反常地与本国政府产生了重要矛盾。

再次,还有丰田花重金和主要精力拟推行的氢燃料电池的新能源发展方向,被中国两个大国给搅得差不多要黄了。特别是特斯拉以免费开放专利这种激进的方式,硬把赛道给改变了,让丰田和本田以前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最后,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上各种对丰田等日系不满的宣传一浪高过一浪,甚至于很多汽车类的官方媒体,也是用车型对比之类的方式,扒出其减配等各种“歧视”国内消费者的行为。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几大不利因素的组合影响下,丰田还能在华销量增长,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那就是丰田“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可能并不一定会随着电动化浪潮的到来而消失。为此,我们也试图来分析一下原因。

有人就说,当年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不就转型失败了,当年的IBM不也把PC和服务器卖给了联想,曾经的通信网络巨头北电不是也倒闭了?这些企业确实是这样的,在转型期,确实是风险极高的,诺基亚们遇到的困难,丰田们当然也会遇到,甚至于连汽车发明人奔驰也要重视。

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这些快速失去优势的企业都是高科技领域,甚至是IT领域的企业,高科技领域的落后,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落后,新旧技术的体验差别是消费者无法接受的。

而在传统工业领域,情况又多少有些不同。通用电气却不停地通过更换主力产品,从电灯泡换成了航空发动机等,现在虽然没有了以前的辉煌,但日子也还能过,至少还有很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日立、索尼等企业,虽然在全球家电竞争中失败了,但是他们其实现在在家电的上游等领域,过得也还不错。

那么汽车是传统制造业领域,还是高科技领域?

以前是没有争议的,必然是传统工业领域的第一大行业。但是由于特斯拉在理念上更新了,把其汽车产品按“大号手机”来定位,特斯拉是想通过换赛道来解决机械行业的积累不足的问题,因此还有大型压铸机这些新设备来解决这方面的短板的做法。

特斯拉的这种做法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至少现在看来还不错。但是我们还是很清楚,汽车毕竟是移动的机械产品,其使用环境和故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决定了,其永远不可能变成普通的电子消费品。特斯拉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越往后就越难靠理念上的领先来突破,还是得慢下来,继续积累机械行业的经验。

而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丰田们确实是损失前两大件的优势,因为纯电车压根儿就不用发动机和变速箱了。但是丰田真的是靠这三大件的全面优势而成功的吗?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其实不是。丰田的成功本质上说是把由无数零配件组成的汽车的整体性和故障率等方面,提高到明显优于对手的水平,造这样提升消费体验而成功的。

而这种体验,其实随着纯电化的转型,并不会大幅度地转变。也就是说,精益求精的工业精神,对汽车制造来说,还是最重要的因素。毕竟汽车出现故障可能就是几条生命的代价,而不像手机出现故障,最多就是给消费者换台新手机。

纯电动车的三大件变成了电机、电池和电控,这三个方面,丰田虽然前期也有所准备,但受制于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还需要时间。自行解决可能还有相当一部分要对外采购,但是电机方面,日本的技术仍然是领先的。电池方面更不用说,特斯拉前期就是和松下合作的,在我们国内采购比亚迪的电池,是不是基于成本因素?这还需要后续观察才知道。电控方面的技术,其实就凭丰田的复杂混动技术就知道,自己就能搞定。

要知道,比亚迪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24.43亿元,丰田财年上半年(年4-9月),归母净利润就达到了1.万亿日元,再加上年1季度(归属于上个财年)的0.万亿日元,合计后2.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亿元。是的,市值不如比亚迪的丰田不仅销量、营收方面远超比亚迪数倍。年自然年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是比亚迪的50多倍。这么多钱,难道不能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方面,或者简单粗暴地“买买买”吗?

国内的动力电池厂家们,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能否是持续且稳定的碾压式的优势,还需要继续观察。特别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瓶颈。

切不可只说好听的,让消费者产生错觉。因为一次被忽悠受伤后,有些消费者就会在该产品方面终生拒绝国产品牌。我们70后那代人,很多朋友现在的日本品牌情结就是被当时的某国产品牌忽悠后形成的,从我的观察来看,他们很多终生不会改变了,除非市场上没有这类产品的日本品牌了。

对于比亚迪们取得的成绩,我们要给予鼓励,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都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不容易。但是,就跟我们的GDP,特别是人均GDP离一线梯队的距离还很长一样,这个时候可不能小瞧别人,而应该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想提前靠吹嘘来收割消费者,最终可能就会让消费者和自己都迷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