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

设计经验压铸产品相关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22/4/23 14:06:28   

压铸产品开始流行,都忘了是什么时候呢,记得moto的刀锋系列就是镁合金压铸的,着实火了一把,今天我们就介绍下压铸产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压铸

压铸(英文:diecasting)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压铸设备和模具的造价高昂,因此好的产品结构更为重要,产品不但影响模具寿命,甚至对机台都会有影响;

二、压铸产品设计要求

壁厚须力求平均

孔径与深度关系

肋与壁厚关系

D≦4~5t在此比例下应不会产生缩水痕,但非必要还是以力求壁厚平均为佳。

圆角

当T1=T2时;若R2=R1+T1则R1=T1,若R2=0则R1=1~1.25T1

当T2T1时,则R1=2/3(T1+T2)R2=0~(R1+T2)

当十字或Y型相接时:

当Θ=90°时,则R1=T1

当Θ=45°时,则R1=0.7T1R2=1.5T1

当Θ=30°时,则R1=0.5T1R2=2.5T1

拔模角

三、产品结构规避风险设计:

1.压铸产品进胶与塑胶产品不同,产品必需要有足够的进浇空间,且进浇位置尽量要平缓(不要有较大的高度落差),尽量让进浇平缓均匀,如下图说明

不合理:

1.1.两边包胶燕尾槽分布较多,进浇无足够的空间

1.2内框太深,模具上形成高的钢位,阻挡了进浇的流向,且钢位易被冲击腐蚀;

1.3外部料位有较大的断开,进浇需走高低差,压铸模不现实

改进方式:

1.1取消部分燕尾槽,减少其分布密度

1.2内框深度做浅,其深度尽量控制在2.0MM以内

1.3.断开处在装配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胶连接起来

2.产品进浇尽量避开正面冲击产品通孔,插穿扣位及较小的碰穿孔,如下说明

弊端:

2.1.产品进浇正面冲击模具上通孔的碰穿柱,影响进浇的走向

2.2.由于碰穿柱较小,正面冲击易致其断裂,压铸后产品通孔不通

改进方式:

2.1.减少通孔的分布数量,加大孔径,以加强此通孔模具上碰穿柱的强度

2.2.此通孔拉胶位可做成沟槽的形式,模具强度较好

3.产品内侧壁的厚度不要过于单薄

弊端:

3.1.由于壁厚过薄,会影响进浇的流动性,导致产品不易打满,影响产品的致密性及整体强度

3.2.由于薄壁处强度较弱,产品脱模时易断裂

改进方式:

3.1.其厚度最小做到0.8MM左右

3.2.条件允许下,可做些补丁形式的骨位,加强其强度,如右下效果图

4.燕尾包胶槽的设计

上图所示的两种燕尾槽形式,在产品压铸后都需冲模冲切成型,由于上左图

所示的燕尾槽开口宽度尺寸较小,导致冲模冲头钢位较弱,而且模具加工困难,

所冲出的产品精度不易控制,右图形式较为合理,具体如下:

1.燕尾槽开口处的尺寸最小在1.8-2.5MM左右,冲模冲头钢位强度相对较理想

2.此通孔式的燕尾槽压铸模易成型,有利于模具生产及产品的稳定

与产品相关的要求先介绍到这里,后面我们会再介绍压铸的原理和模具要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