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市场 >> 特斯拉ModelY中保研测试维修经济
最近,汽车圈在讨论「一体式压铸」技术的话题。特斯拉ModelY是最早采用一体式压铸生产的量产车,恰巧中保研刚刚公布了「国产ModelY标准续航后驱版」的碰撞测试成绩。在其他测试项目均为G,优秀的情况下,却在耐久性与维修经济性上,拿到了一个P(较差)的成绩,是四档评价体系里的最低分。
所以网上出现了一种言论:因为ModelY采用了一体式压铸所以拿了一个差评,结果真是这样吗?
先说结论:一体式压铸的缺点,确实是维修经济性差。但ModelY拿到这个P的测试成绩,并不一定是它的锅。
先来看看中保研的这项测试:「耐久性与维修经济性」单纯从名字上看,是《版》的新测试,从年开始启用。如果对照之前《版》的测试列表会发现,过去这个项目叫「低速结构碰撞」
而拿掉了「低速」两个字,是否意味着变成了高速呢?我们从中保研《版》官方的测试手册中查到,这个项目还是让测试车辆模拟“前后碰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尾事故。
而测试速度依然不高,分别是:
车辆前端低速结构碰撞试验,碰撞时速15km/h(误差0-1km/h)
车辆后端低速结构碰撞试验,碰撞时速15km/h(误差0-1km/h)
车辆前端保险杠全宽动态试验,碰撞时速10km/h(误差±0.5km/h)
车辆后端保险杠全宽动态试验,碰撞时速10km/h(误差±0.5km/h)
可见碰撞时速依然不高。那既然是这样的测试环境,为啥ModelY还会拿了一个差的成绩?到底分丢在哪了呢?
ModelY的这项得分包括了5个版块:结构耐撞性、可维修性、维修经济性、碰撞兼容性、气囊起爆情况。丢分主要是在:可维修性,缺陷合计16.5个维修经济性,缺陷合计41.67。具体的碰撞过程,上面的官方慢放视频已有所呈现,而从碰撞之后的图片来看,事故似乎并未造成特别大的伤害,那这些缺陷是如何来的呢?我们继续看官方的测试手册:可维修性是指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将车辆恢复到正常状态过程中对原有结构或配件的处置方式的评判。例如前端碰撞部分的打分规则是:碰撞后,前保险杠皮无损伤,不需要维修,缺陷值为0;前保险杠皮出现的损伤便于修复(一般损伤)则缺陷值为0.5;当前保险杠皮出现较大损伤,需要更换时,则缺陷值为1;而中保研会评估每个项目中,多个配件的损坏情况,根据测试成绩给予不同的缺陷值,最高为2,最低为0,累计起来,就是该项目的最终得分。至于维修经济性,则重点考虑维修比,这是由公式:维修比=(车辆维修费用÷新车销售指导价)x%而来。同样以前端碰撞举例:对应车辆维修比小于3%,记0个缺陷值,维修比每增加0.25%,增加1个缺陷值,具体对应表如上。由于每个品牌的零整比会大不相同,为了客观评价维修经济性,中保研还对应推出了修正机制,维修费用越低,可以减少缺陷值得分,比如小于元的维修,则在缺陷值一项上,可以得到-20的缺陷值得分。由于中保研并没有给出特斯拉维修的细节得分,所以我们并不清楚到底修了哪些地方。但是从打分规则中不难看出,ModelY的维修项目肯定少不了。以可维修性16.5个缺陷值来看,即使按照某些单项最大的缺陷值2来计算,至少也修了8处,如果按照平均分值1来计算,则修了16处!而经济性的41.67个缺陷值,则体现了巨高的维修费用,至于是某一个部件的维修成本高,还是多处维修累计的成果,我们就无从判断了。那ModelY的这个缺陷值大概是个啥水平呢?我从21年新规则的测试中,找到了一台接近的车型,上汽大众ID.4X的维修经济性,可以看到同样的测试环境下,「结构耐撞性」的缺陷值为0,而可维修性一项上,维修项目也明显少于ModelY。真没想到,一向被吐槽“省成本”的大众,在维修费用这块,却扬眉吐气了一次。那回到最初那个问题,特斯拉ModelY的测试成绩,到底是不是一体式压铸带来的?由于中保研并没有公布数据细节,我们确实很难下判断,不过以10-15km/h这样的低速碰撞,也能产生如此高的维修成本,确实需要消费者注意。也许你眼里的「轻轻追尾」,就会让第二年的保费“平地起飞”!*本文所有图片及视频均来自中保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