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资源 >> 深氪与6000亿美元市值赛跑,特斯拉疯卷
文|李勤
编辑|杨轩
今年夏天,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在北区巡店,传达了一个关键指令:不要光卖国产特斯拉,也要兼顾进口车型。
这个指令的背景是,产自特斯拉上海工厂的Model3上市后,带动今年中国区销量蹿升3倍,卖掉的98%都是国产车。与此同时,年特斯拉中国的销售门店量也涨到多家,是此前门店量的近3倍,进店线索量也迅速增长到10倍以上。
对应的,特斯拉市值已从年初千亿美元迅速蹿升到此时的多亿美元,稳居全球车企之首。这背后,今年特斯拉中国区交付量占到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尤其在二季度,其北美工厂因为疫情停摆两个月时,上海工厂依然在正常运转。不能不说,中国市场是特斯拉神奇一跃的关键变量。
但特斯拉一边在饕餮中国红利之时,也在一边消耗着自己的明星光环和中国用户的好感。
“现在有些客户进店就说特斯拉‘做工差’、‘割韭菜’。”一位在特斯拉工作过5年的离职员工感叹,这是随着特斯拉服务体系、车辆质量和安全问题日渐暴露而出现的。特斯拉中国区高管都开通了微博希望接收市场反馈,但微博上车主维权“钉子户”则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涌现出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一批顽强的优质竞争者,依靠智能技术、用户运营、渠道体系,逐渐收获市场认可。
中国红利特斯拉还能吃多久?一年涨5倍多、如今亿美元的市值能否撑住?马斯克在今年12月的内部邮件中也写道,“投资者为我们的未来利润给予了很高期待,如果他们在任何时候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我们的股票就将像大锤之下一样被压垮。”
这个疑问,可能还是要在中国市场上找到答案。
上海工厂,中国供应链
特斯拉的中国红利发端于年在上海建厂。而这跟蔚来“撞车”了。
蔚来早在年2月,就把自建工厂选址在上海嘉定外冈镇,规划用地亩左右。是年年中的IPO招股书中,蔚来还表示,上海嘉定工厂将于年底前建成投产。有接近蔚来高层的行业人士告诉36氪,自建工厂项目在蔚来内部叫做“NIOPark”,围绕该项目,蔚来还与上海市洽谈了一笔46亿元的投资支持。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其中有一个硬性条件:只有当一个省已有的电动车项目完成了规划的产能之后,才能审批第二个。这是为了防止各地盲目上电动车项目,也意味着一城不容二厂。
前述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该政策颁布后,蔚来的工厂项目其实已经在上海市发改委获批,“政府有很多文件,已经批准的项目是绿色信封,蔚来的项目就在绿色信封里。”
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到来,成为蔚来上海自建工厂项目流产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早就是中国各地政府力邀的对象。在特斯拉美国总部门口、在行业会议上,华人面孔的特斯拉员工于欣不时会遇到中国地方政府的代理商,对方拿着红头文件,希望于欣向特斯拉高层转达合作意向,决心很大,“说这个事办不成就不回去”。
但当时还是年,特斯拉的走量车型Model3尚在襁褓之中,走出美国、海外建厂的需求并不迫切。“马斯克不着急。”于欣将地方政府的合作意向用邮件发给相关负责人,都没了下文。
直到年,特斯拉才终于对“世界工厂”中国有了需求:它手握45万台Model3订单,但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用了1年时间才将周产能爬坡到台左右,老订单亟待交付,新订单也在积压。
年7月,上海市和特斯拉签订合作备忘录,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特斯拉临港工厂建设在即,势必与蔚来的工厂项目相互龃龉。蔚来不得不撤回申请,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一位蔚来高层当时曾感叹,“为什么不能让国内企业和特斯拉打一打?”
当然,最终的生产资质审批,也和工厂建设进度有关。有车企高管告诉36氪,如果特斯拉准备充足、速度更快,蔚来依然要撤退,而当时蔚来资金储备紧张,它叫停上海自建工厂项目也很合理。
上海工厂项目停摆之后,陷入资金泥淖的蔚来开始了一年多的颠沛找钱之路。而特斯拉上海工厂则进展飞速,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建设,到年1月,仅仅一年时间,已经面向市场生产交付。
这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它惊人的建设和交付速度背后,是中国低成本的供应链和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特斯拉的明星光环让其大受国内供应商追逐。一位特斯拉供应商高管向36氪表示,供应商一般会把客户群划为四个象限:明星、奶牛、瘦狗和问题,特斯拉在几乎所有供应商的列表中,都是明星,“如果要(从特斯拉)赚钱,也不是现在,会用2-3年的周期”。
没有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会果断让步、挤进去,而已经在特斯拉供应链中的公司,也希望绑上这条大船,拿到更多业务。
旭升股份是特斯拉早期在中国的一个压铸件供应商,为了拿到ModelY业务,不到3个月建起了一条产线,如今已经向特斯拉提供超20万套配件。“大家的策略就是赌,工厂、设备、模具全部自己投资。”接触到特斯拉供应链的行业人士告诉36氪,而特斯拉除了派工程师指导产线建设,不会出钱。为了跟上特斯拉的节奏,供应商的企业文化也在向特斯拉靠拢,“特斯拉60%离职率,旭升也差不多,公司员工很少超过30岁,能做到就做,做不到就换。”
围绕ModelY配备的热泵系统,有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和旭升股份三家供应商在做,这三家既是合作关系,又都想吃下对方的业务。“三家就像搞谍战,信息相互渗透,彼此的车间、管理和工艺都清楚。”上述行业人士说,都在等着对方犯错,而特斯拉乐见其成,“多家竞争,价格降得快。”
不光是小厂,LG化学为了挤进特斯拉供应链也要做出妥协。接触到特斯拉采购部门的知情人士告诉36氪,“特斯拉希望单电芯能够装的电池容量更多,要求LG参照松下的电池标准,修改了电池帽设计。”
甚至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也在“追星”行列。接近宁德时代高层的人士向36氪透露,去年特斯拉CEO马斯克来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兴奋地将其与“硅谷钢铁侠”的合影发给了李斌。此后接受外媒采访时,曾毓群也坦言,马斯克经常给他发信息要求降价。
供应链本土化成为特斯拉的降本利器,二级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测,国产Model3的毛利率可以超过30%。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中,即便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已经降至24.9万元,依然支撑了特斯拉全球高达27.7%的整车业务毛利率。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FOZacharyKirkhorn也指出,“特斯拉会持续降低生产制造和运营成本,本地制造和交付已经是成本降低的核心部分。”
特斯拉每辆车从美国到中国近万元的运输成本,以及起伏不定的关税问题,也都随着这座中国工厂迎刃而解。“年进口关税涨到40%那阵,车几乎卖不动,一个店一个月只能卖20多台,国产化以后,一个月能卖到多台。”一位特斯拉华东区店长告诉36氪。
销量重压下,口碑滑铁卢
中国工厂建成之前,销量是中国团队争取运营资源的关键筹码。
一位特斯拉离职店长告诉36氪,特斯拉中国以前话语权不大,朱晓彤每个季度都要飞到美国弗里蒙特工厂去洽谈,“当时全球只有这一个工厂,产能有限,产位的排布逻辑是有要求的,比如前面是北美当地和欧洲的,通过水运很快就送过去,后面可能才是亚太的,那先排日本、韩国还是中国的,都要去争取。”不光产能排布要争,销售方案内的贴息补贴、保险补贴,“都是要飞到美国去PK,PK的资本,就是你给我多少产能,我给你交多少车。”
国产化以后,销量更成为特斯拉中国的核心使命。成立17年的特斯拉,已经到了要交出漂亮的财务报表,才能赢得华尔街支持的阶段。“现在中国区销售目标就是生产计划,生产多少,卖多少。”有特斯拉店长级员工告诉36氪。
降价,是特斯拉刺激销量的直接手段。1月7日,国产特斯拉Model3交付以来,起售价从35.8万元,接连4次调价,降低至如今的24.9万元。市场更有传言,国产车型可能下探至20万元以下。而中国工厂的核心价值,正是以低成本支撑起降价的利润空间。
特斯拉中国的运转体系也是为销量打造。“每周的例会,销售老大王淏就会挨个质问没有配合好销售的部门,包括售后、充电、研发等。”特斯拉员工透露。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也说过,“作为销售什么都别管,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卖车”。
多位特斯拉资深销售告诉36氪,为了完成季度末的交付目标,特斯拉销售会动用各种策略,包括催银行放款,送车上门,“先交给客户,有什么问题再说”,以及用话术诱导处于摇摆状态的客户抓紧提车。微博上多位维权车主,就是因为被销售告知今年不会推出国产长续航版Model3车型而提前提车,认为受欺骗。
“只要把车卖出去,特斯拉的销售从来不怕投诉。”一位从特斯拉离职的销售主管说。甚至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官方也被曝出因为零部件短缺,用2.5版本的计算机硬件替代3.0版交付给用户的失信行为,后遭工信部约谈。
今年国产化之后,特斯拉销售两周需要卖出10台车,如果达不到,就会被列为lowperformance(表现差),再过两周,完不成目标就会执行PIP(绩效改善计划),“哪怕你上个月是销冠,这个月完不成,一样PIP”,产品专家是特斯拉中国销售体系里的初级岗位,轮换之频繁可以达到“半年几乎换一遍”。
重压之下,销量快速蹿升,年特斯拉在华销量约为4万台,年已经超过11万台。多家供应链人士告诉36氪,特斯拉已经为明年中国工厂定下了55万台的生产计划,比今年的15万台翻了快4倍——除了11万台用于出口,44万台将在中国本土消化。
而其关键供应商华域汽车收到的产能要求,更揭示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野心。接近华域汽车高层的人士向36氪透露,“(特斯拉)要求的产能是每周1.5万套,每个月6万,如果卖得出去,估计明年60万台都没问题。”
但销量激增,产品服务却出现脱节。
“以前交车的时候,还可以细致的给客户讲解,但现在是一批车主同时过来,放一段20分钟介绍视频,就给钥匙开走。”包括周阳在内的多名离职特斯拉销售告诉36氪,很多车主都是懵的,会把主动安全功能视为问题投诉,甚至有车主在冷天时一路空调开着cold满风回家。
而且,特斯拉的销售和交付属于不同考核体系,交付拿着固定工资,月底要对交付率负责,量大的时候,有客户对产品做工有点疑问,交付经常直接一句话,“不要可以帮你退了。”
销量激增还带来了客群大幅变化。“以前的ModelS/X车主不少是车主的司机来提车,有什么问题也不太计较,但现在价格降到30万以下,普通消费者也能用金融手段够得着,一点问题能和你闹半天。”特斯拉销售说,这些车主提车验车特别细,照着验车单画勾,拿漆膜仪测漆,带着量角器去量车标贴的正和歪的人都有。
变“挑剔”的车主,让特斯拉的做工和产品问题被充分暴露,如漏水、两个月新车门把手出问题、摄像头画面降级、防撞梁蹭一下修两个月等。“作为销售,听到客户反馈这些,有时候感觉很无力,你不能去推动改变什么。”周阳谈起在特斯拉两年多的工作经历,“只能说,恭喜,你买到了正版。”
而产销绑定,特斯拉在供应链侧也似乎难有改进的喘息机会。
有供应商向36氪反馈,特斯拉的最大特点是节奏快,“一般车企做产品验证可能半年或者一年,特斯拉只要一个月”,传统车企对供应商的管理通常是派人驻厂,看到风吹草动都干涉,特斯拉是“工程师一周到厂跟踪下进度”。(也有行业人士指出,特斯拉的节奏快可能是前期做了仿真验证。)
今年10月,特斯拉开始交付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3车型,售价下探至24.99万元。但随即有车主反映,磷酸铁锂版Model3出现北方冬季续航大幅缩水、电池无法充满等问题。特斯拉官方解释为,“磷酸铁锂电池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精准估算电量在行业内是一大难题。”
而接触到宁德时代高层的行业人士向36氪透露,宁德时代从去年9月前后开始为特斯拉开发磷酸铁锂电池,今年5月,特斯拉磷酸铁锂版Model3就进入新车公告,也就是说,开发周期仅有9个月左右,“起码来不及做冬标试验,因为去年冬季时间(产品进度)赶不上,今年还没到”,而正常的开发周期,需要至少一年甚至18个月。
外部的激烈舆论,特斯拉大中华区掌舵人朱晓彤也有直观感受。接触到朱晓彤的行业人士告诉36氪,朱晓彤的母亲日常并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