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铸 >> 压铸资源 >> 公司深度旭升股份新能源轻量化领域领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引用。
投资要点
顺应新能源产业趋势,客户及产品持续拓展。
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领域。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截至年,公司已具备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基本覆盖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池系统最核心的铝合金产品。年来自T客户的营收为12.0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39.93%。公司顺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产业趋势,除T客户之外,同步开拓多个客户群体,供应动力总成零部件、电池包等新能源零部件产品。
多因素驱动轻量化需求增加,单车铝合金用量持续增加。
“节能减排”政策+“里程焦虑”共同推动汽车轻量化的需求增加,铝合金因为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年单车铝合金用量有望从年的kg提升到kg,中小件/底盘/三电系统/车身结构件完成铝合金升级后单车价值量超过2万元。根据我们测算,年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亿元,-年CAGR为17.1%。截至年,铝合金加工的压铸/锻造/挤压/轧制四大工艺占比分别为77%/10%/10%/3%。其中,压铸因为生产效率高,占比最大,锻造产品制造工艺相对复杂,但具备更优良性能,主要面向高端车型。
产销配合驱动公司业绩确定性增长,客户结构多元化,在手订单充裕。
公司持续募资投入,将工艺从铸造延申至锻造和挤出领域。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年起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机加工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截至年,公司已经建成投产的土地约为亩,-年即将投产7号/8号/9号三个全新工厂,新增投产土地约亩,根据我们测算,所有土地能够支持约80亿元产值。公司年3月公告将购买湖州亩土地,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充。受益于T客户在新能源产业的背书,公司持续开拓新的客户群体,T客户及其它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持续下降。根据公司公开调研记录披露,截至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为50亿元,较年全年增加约.26%,营收增长具备较强确定性,新增产能未来能够得到合理消化。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1)现有土地储备产能持续释放;2)订单随客户销量增长不断增加;3)原材料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毛利率较年逐步回升,费用率基本持平。基于以上核心假设,我们预测公司-年营收为43.80/57.35/78.60亿元,同比分别为+44.9%/+30.9%/+37.1%,归母净利润为5.96/8.12/11.13亿元,同比分别为+44.2%/+36.3%/+37.0%,对应EPS分别为1.33/1.82/2.49元,对应PE分别为23.23/17.04/12.4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应短缺超出预期,铝合金价格上涨超出预期。
1
顺应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产品及客户持续拓展
1.1
致力于汽车轻量化,覆盖铝合金核心产品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8月,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领域,主要从事精密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悬挂系统等核心系统的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目前公司具备压铸、锻造、挤出三大工艺,基本覆盖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池系统最核心的铝合金产品。
公司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积累-转型突破-进军扩张”的阶段。年至年公司逐步完成初创阶段技术与市场的积累,并从模具加工业务延伸到铝压铸业务。年至年公司铝压铸工业件业务走向成熟。年至年是公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阶段,通过T客户供应商认证,并在变速箱、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和工艺突破。年公司在上海主板上市,之后公司又陆续开辟采埃孚、北极星、长城汽车、宁德时代等客户,客户群体和产品种类不断拓展。
1.2
股权结构清晰,集中稳定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徐旭东先生,截至年底,直接持有公司16.31%的股权,并通过控制旭晟控股、旭日实业二名法人股东间接持有公司37.68%的股权,合计控制了公司53.99%的股权。旭成投资为公司高管、核心员工及其亲属的持股平台,截至年底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3.75%。
1.3
紧抓机遇,拥抱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
新能源汽车业务加速拓展,汽车类产品营收占比逐年走高。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铝压铸精密汽车零部件和工业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工业用品等领域。年起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大力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电池系统等核心系统零部件,在变速箱、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实现多项技术和工艺突破,至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已经成为公司主要产品。年汽车类零部件收入占比89.10%,工业类零部件占比4.59%,模具类零部件占比4.22%。汽车类零部件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主营业务得到不断加强。
1.4
营收高增,毛利率同行前列
营收高速增长,净利润稳步提升。年公司营收30.23亿元,同比增长85.77%,其中以汽车类业务为主。年公司与T客户签订框架合同,随着T客户销量持续增长,成为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同时借助于T客户的背书,公司成功拓展新的国内外整车、零部件及动力电池客户,产品和营收构成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车的普及将提升轻量化零部件的需求,公司铝合金压铸业务营收有望继续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自年起稳步提升,年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24.16%。
费用率维持行业较低水平,毛利率居于汽车压铸行业前列。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合计总费用率8.23%,分别为0.71%/2.52%/0.73%/4.28%,费用率较低,并从年起有逐年下降趋势,体现出公司近年较强的成本控制水平。年公司毛利率为24.06%。自年起,公司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位于同行业前列水平。毛利率下降一是因为T客户新车型Model3/Y毛利率较低,车型放量拉低了平均毛利率水平;二是受原材料价格以及海运费上涨的影响。
1.5
客户多样化拓展,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持续下降
T客户为核心客户,国内外客户多样化拓展。公司第一大客户为T客户,为其提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变速箱箱体、电动变速箱悬挂、电池组外壳、箱体等。随T客户Model3/Y放量,公司对其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年达到12.07亿元。
年公司销售额30.23亿元,其中T客户占比为39.93%。此外,公司在国内外多样化拓展客户,包括T客户在内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
从年起,公司开始为采埃孚、北极星和蔚来等客户批量供货,与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开始合作,并陆续拓展了伊顿、伟创力、宝马、广汽等客户。
1.6
研发投入高增,技术优势巩固
研发投入迅速增长,技术优势不断巩固。公司近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年累计研发投入1.29亿元,同比增长.47%,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公司年拥有研发人员名,同比增长96%,占公司总人数的14.93%。
2
多因素驱动轻量化需求增加,铝合金成为最优选择
面对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和新能源车里程焦虑的现实,轻量化成为重要的技术方向,铝合金材料以其性价比优势,成为轻量化的优选,市场空间年有望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1%。
2.1
政策推动+“里程焦虑”推动轻量化快速发展
政策推动,节能减排标准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汽车领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专家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发布,对于乘用车新车的油耗做了具体的要求,//年乘用车新车的平均油耗需要达到4.6、3.2、2.0L/km,节能减排标准持续升级。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里程焦虑成为消费者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97.html